logo图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理论研究 /建立姐妹校促进视觉残疾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建立姐妹校促进视觉残疾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作者:罗慧珍
来自:
人气:1880
2011-08-18

 

      社会交往是社会适应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个体的社会交往能力直接影响着其社会适应能力。幼儿期是社会交往能力培养的起步期、培养期。对视残幼儿而言,由于视力残疾,感觉缺陷,更容易造成交往的障碍。本着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笔者通过多年的理论探讨和教育实践发现,自然环境、公共设施、周围的人或物等都是培养视残幼儿交往的良好途径.而建立姐妹校不失为是促进视残幼儿社会交往,提高他们社会交往能力的一个好方法。

      一、姐妹校普特幼儿社会交往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综所周知特殊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是将残疾儿童从排斥和隔离的状态中走出来,融入社会中。学校教育的任务是要培养视残幼儿日后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而视残幼儿的先天缺陷造成他们个性孤僻、自卑、封闭、不合群,甚至自我厌弃等。影响了他们的社交能力。建立姐妹校对于促进视残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普特幼儿发展相似。他们都遵循着相同的发展规律,心理发展趋势与普通幼儿的规律完全相同.机体生长和发育都处于萌芽期,适当的早期经验对于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由于他们可塑性强,环境和教育对于他们的发展会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

      其次普特幼儿兴趣相仿。他们都喜欢游戏,游戏是他们主动、自愿的活动,他们学习的方法是以游戏和实践为主要手段,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他们对玩具喜好的兴趣比较一致,尤其是对流行玩具,如“喜洋洋灰太郎”都爱不释手,对传统玩具,如皮球、接力棒等也都能玩到一起。

      再次普特幼儿言语相同。由于幼儿生活的逐渐丰富,经验的逐渐增加,他们言语词汇的数量和质量有了一定的发展,虽然时常会发生用词不当,且都是以口语为主要交流手段。

      由于上述特点,姐妹校的建立有助于视残幼儿与正常幼儿的交流、交往和合作,有助于培养视残幼儿处理伙伴关系的能力,使他们在共同活动中接受正常幼儿所具有的社会信息,进而获得间接的经验,同时提高他们的交往水平。从98年起笔者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周边园校作为我们发展视残幼儿交往能力的姐妹园校, 如:维多利亚国际幼儿园、宋庆龄国际幼儿园,虹桥国际幼儿园,虹鹿幼儿园、鹤琴幼儿园等。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实施普特儿童、中外儿童开展多方位、多层次的社会交往、实践活动,下面是近年来与姐妹校进行的部分社会交往活动。

      二、姐妹校普特幼儿社会交往的有效方法

      建立姐妹校后,如何开展普特融合的交往活动,笔者认为选择恰当而有效的交往内容和方法有助于幼儿交往的成功.我们设计的交往活动主要有根据主题 活动要求,如“三•一二”我爱校园植树活动,"春天来了"等,通过和自然环境的互动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有通过游戏、社会实践让普特幼儿在结伴游戏、竞赛或亲手操作的过程中降低对对成功的期盼和对失败的担忧,如普特交往的农家乐活动,普特幼儿在农田里共同感知青菜、收获青菜、洗青菜、烧煮青菜、品尝青菜,通过这一系列的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做一做、尝一尝的亲身体验活动,视残幼儿不仅发展动作、获得了对青菜的完整知识,还学习了与正常幼儿协商、合作能力。我们还设计了多种庆典、联谊、捐助等交往活动。让视残幼儿在与普通幼儿的玩耍、表演、交流活动中得到锻炼,提高交往水平。在组织开展视障幼儿与姐妹校幼儿交往时,还应注意

      1、以兴趣去组织引导。

      首先, 我们在组织普特交往活动时必须考虑活动与幼儿的兴趣、发展水平相匹配,在设计、制定计划时,普特学校的老师要一起参与活动方案的讨论,互相交流各校幼儿目前的发展信息、兴趣点,具体落实活动前需准备的物资材料和幼儿能力准备内容,制定符合幼儿发展的活动实施计划。如“5.12”汶川大地震时,视残幼儿和全国人民一样,密切关注着汶川救灾情况,这时我们设计的 “帮助汶川小朋友"普特交往捐助活动,与幼儿当时的兴趣、发展水平相吻合,活动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2、用理解来促进活动。

      其次教师、成人与幼儿的沟通方式要为幼儿所理解,以促进幼儿对不同活动、不同环境的适应性.我们在活动前让幼儿预知活动的内容,对活动中涉及的某些技能教师预先指导幼儿练习、掌握.并且让幼儿预知活动所在地。是我们走出去,还是邀请朋友进来?我们出去使用何种交通工具以及着装的要求,请朋友进来我们要怎样做好接待?等等.对活动中普特交往的伙伴,通常方案要求安排一到二次幼儿近距离接触准备,通过一起玩球、二人三足走、拉个圆圈走走等互动游戏的方式使幼儿间彼此熟悉、了解,增进情感,然后还可以通过普特幼儿结伴聊天,演唱、表演等了解伙伴间的姓名、年龄、喜好、电话号码等,教师在幼儿交往时要密切关注每一对幼儿的交往情况.对能力弱的幼儿,教师要适时给予语言提示和帮助,尽可能帮助他/她完成预定的交往目标,准备活动结束时,要让幼儿各自介绍伙伴的一些信息,教师视幼儿的发展情况给予提示或辅助以帮助其完成,幼儿叙说的相关信息教师要及时做好记录,这样就能帮助视残幼儿在交往时顺利找到自己的交往伙伴,提高普特幼儿交流与交往的有效性

      3、在差异中实施教育。

      视残幼儿个体间、个体内差异很大.交往活动要充分照顾到视残幼儿间的差异性,为视残幼儿提供不同水平的辅助支持,针对视残幼儿的实际需求提供一至两名能力强的正常幼儿或教师和他/她结伴,还可以视他/她的真实能力给予器械上或人员上的辅助,以帮助他/她参与或完成力所能及的活动项目.此外各种活动要以有序的方式进行,让幼儿预知将要进行的活动的程序,以帮助幼儿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形成正确的概念.同时活动前教师要观察活动环境、活动场地、并检查活动器材和幼儿着装的安全。

      三、姐妹校普特幼儿社会交往的成果

      各具特色与姐妹校幼儿的交往活动,为视残幼儿提供了与社会、自然,以及与各国小伙伴交往的机会。宽松、自由的活动内容,丰富了视残幼儿各方面的知识,开拓了视野,同时又培养了视残儿童参与活动的主动性, 普特儿童、中外儿童自由结伴,共商游戏规则,同台表演,展现自我,通过活动密切了伙伴关系。

      1.促进视残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大量的普特交往活动,使视残幼儿的缺陷得到补偿,外出活动有利于视残幼儿和周围环境产生互动,从而获得在各种条件下尝试使用各种感知觉的机会,促进了有残余视力之外的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

      2、提高视残幼儿的生活自理、运动能力。

      视障儿童在自理、运动等方面发展与普通儿童的差距很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孩子的生理原因-视障,社会原因-教养不当、家长怕孩子摔着、跌着、碰着,不让孩子自己摆弄、随意走动所致。普特交往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一系列生活自理、肢体动作、及身体运动觉的活动,使其学会自我整理,自我服务,独立进行诸如走、跑、跳、钻、爬、攀登等基本运动、纠正或矫治一些盲相。生活自理和身体运动觉的发展,不仅使视障儿童扩大了活动的空间,且有助于他们自信心的形成,在活动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3、增强视残幼儿的社会适应性。

      视残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显著提高。大部分幼儿能在校内指定区域自由活动和行走。家长也普遍反映幼儿在家中能独立活动了。对新的环境,他们不再心存恐惧害怕外出,现在视残幼儿每周都期盼着社会交往,活动结束时常常还依依不舍。

      平等的参与多种普特交往、竞赛、联谊活动,既使视残幼儿感受到大家在一起交流、协商、合作、竞赛的愉悦,又能在活动中受到各方面的知识熏陶,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个性品德。普特交往使视残幼儿普遍性格开朗、活泼、热情、大方、有礼,活动改变了视残幼儿只知道等待接受他人帮助、照顾的习惯,培养了视残幼儿“我能、我行”的健康心态,视残幼儿愿意在生活中尽自己所能去关心、帮助更需要关爱的人,勇于在集体中表现自己,遇到困难能尝试去克服,逐步缩小了与普通幼儿的差别, 提高了社会交往水平,促进每个视残幼儿的最大发展。

      4、有助于视残幼儿身心得到发展。

      视残幼儿的性格逐渐完善。众多的普特交往活动,使视残幼儿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树

录入:伊然 添加:2011-08-18
<<上一条 >>下一条
友情链接
更多

Copyright @ 2005-2020中国盲人协会盲人家长委员会版权所有

  • 网站制作:中国盲人协会盲人家长委员会网站工作组
  • 京ICP备11025159号-3
  • 无障碍技术支持单位:烟台朱葛软件科技有限公司